Updated on 三月 21, 2025
2022年科罗拉多之行第六天,落基山国家公园最高峰,朗斯峰
我2022年科罗拉多之行的第六天,可能也是此行最令人兴奋的一天。我们将沿着钥匙孔路线攀登朗斯峰。这是落基山国家公园内唯一一座海拔超过14000英尺的山峰。
在过去两年里,我每年都会攀登一座 YDS 3级难度的山峰,这几乎成了我的一个年度传统。而今年我也将继续这一传统,攀登落基山国家公园内的最高峰,海拔4346米(14259英尺)的朗斯峰(Longs Peak)。
这是我们第一次攀爬朗斯峰。我们选择了它的标准路线,”钥匙孔”(Keyhole)。这条路线全程22公里往返,带1500米海拔上升,和它漫长(Long)的名字算是相符了。
我和同行的小伙伴这次预留了9月2日和3日两天用来攀登朗斯峰。我们的计划是在这两天中选择天气更好的那一天。到9月1日中午时,天气预报显示这两天的降水概率差不多,考虑到周五的游客可能会少一些,我们最终选择了9月2日。
鉴于天气预报显示仍可能会下雨,我们希望在午后可能出现的雷雨到来前回到树线以下。(另一方面,我们也不能太早出发,因为我们希望在 Keyhole 的攀岩路段时有足够光照。)最终我们在凌晨2点不到离开酒店,大约2点半到达了起点的停车场。此时停车场大概只停了一半的车。
在一些热身之后,我们在凌晨2:50开始了这趟征程。对于早起困难的我来说,这是我第一次在日出之前启程。
以下是GPS记录:
夜间漆黑一片,起初我们在林间徒步的过程乏善可陈。我们大约在出发一小时后离开树线。在此后的深夜里,远处沿路其他徒步者零星闪烁的头灯给了我们不少心理安慰。
我们在早上5:25路过 Granite Pass 山口,之后经过了一些”之”字形折返后来到了”钥匙孔”脚下的巨石原(Boulder Field)。此时正值航海晨曦时分,朗斯峰标志性西壁轮廓在华盛顿夫人山(Mount Lady Washington)的背后隐约可见,像是一位庄严的掌门迎接着新一天的挑战者。回想起当时目睹此景的震撼感,宛如水手在漫长的海上航行后窥见远处陆地般激动。
过了”之”字形山路,随着我们逐渐接近巨石原,徒步道消失在逾渐变大的岩石中。前方朗斯峰钻石面(Diamond Face)逐渐被初升朝阳照耀生辉,呈现一番迷人景象。
在日出前9分钟,我们在早上6:20到达了巨石原(Boulder Field)。这说明我们的出发时间和速度掌握得很好(或者说,我们可以稍微早一点点出发),这意味着在接下来的攀爬路段中,我们会有良好的光线。和一旁过夜露营的队伍一样,我们在此卸下了一些装备,以减轻接下来攀爬路段的负重。巨石原有两个”像样”的卫生间(另一处有类似设施的地方是在朗斯峰和深渊湖,Chasm Lake徒步道的交汇点,距离起点5.1公里)。
离开巨石原(Boulder Field)后,需要经过一段攀爬才能到达”钥匙孔”(Keyhole),这是通往朗斯峰(Longs Peak)西侧的一处岩石上的小开口。不过这里岩石的形状和钥匙孔真要联系起来的话,我只能说它非常牵强。从巨石原通往”钥匙孔”的碎石坡是典型的 YDS 2级地形。在上坡方向,我觉得只要足够小心,这段路不太需要用手。
点击此处显示前往朗斯峰沿途的’钥匙孔’的照片。
在”钥匙孔”之后,西侧的群山映入眼帘。自出发之后,这是我们第一次看到众多海拔类似的群山。同时这也是攀爬路段的起点,此后的攀爬路段通常被分为四个部分: Ledges(岩架), Trough(沟槽), Narrows(狭窄路段)和 Homestretch(最后冲刺)。
我在头盔上架了一个 GoPro 相机记录了”钥匙孔”之后大多数的攀爬路段,以下是汇总的视频:
同一个视频也储存在我的服务器上,如果大家不喜欢看 YouTube 的广告的话:
0:47 The Ledges
18:53 The Trough
44:31 The Narrows
51:47 The Homestretch
1:02:24 到达山顶
下山
1:03:15 The Homestretch
1:21:20 The Narrows
点击此处显示周围群山的照片。
攀爬路段的第一部分被称为 Ledges(岩架)。这段路大约长600米,沿着朗斯峰的西面,混有上坡和下坡。这段路大部分算是 YDS 2级,但其中有那么一两处涉及 YDS 3级的攀爬动作,但总体而言风险程度较低。”钥匙孔”(Keyhole)之后所有需要寻路的路段都在 Ledges 这段途中。不过沿路有不少涂料标识指示路线,所以要想迷路还是很困难的。
Click here to display photos of the “Ledges” on way to Longs Peak.
这之后是 Trough(槽沟)。这是一段狭长的山坡,倾斜角度非常整齐,它大概因此得名。不过我个人对这段路的体验是,它又臭又长。Trough 混合了 YDS 2级和(较为简单的)3级攀爬动作,但是和其技术难度相比,在海拔4100米的地方沿着陡峭的山坡向上爬180米所需要的体力是个更大的考验。这段路有点像爬楼梯,只不过这个楼梯由奇形怪状的岩石组成的,它们中有些体积巨大,需要特地绕开。
往好里想,从 Trough 往下看,尤其是靠近它顶部时,风景非常好看,展现了 Keyhole 路线的独特魅力。
在这段路上,我停下来休息了两次,以等待同行的小伙伴。由于 Trough 位于朗斯峰的西南坡,在清晨处于阴面,岩石非常冰冷。在休息结束重新戴上手套时,我能明显感受到手套在石头上放置的凉意。
Click here to display photos of the “Trough” on way to Longs Peak.
在 Trough 的顶部有我个人认为是整个钥匙孔路线中最具技术性的动作。这是一个狭窄且有一定倾斜角度的裂缝,沿其攀爬并不容易(见下图)。我认为这个动作在较难的 YDS 3 级到 YDS 4 级之间。不过,这个动作并没有暴露在高空,因此总体来说并不危险。
Click here to display photos of the crux of the trail.

技术动作
在 Trough 之后是 Narrows(狭径)。从这里开始,沿路拍的照片看上去明显刺激不少。正如其名,Narrows 夹在峭壁和悬崖之间,但我走下来的感觉是,这段路在悬崖边的部分的宽度从未小于1米(约3英尺),这其实算是相当宽了。只要注意落脚点,走的时候身体远离悬崖倾斜,Narrows 算是既安全又充满了乐趣。同时,Narrows 长约150米,是4段路中最短的,几乎没有明显的海拔变化。
Click here to display photos of the “Narrows” on way to Longs Peak.
在 Narrows(狭径)之后是 Homestretch(最后冲刺),这是朗斯峰山顶前的最后200米,同时带有100米的海拔爬升。这段路沿途坡度相对恒定,岩石表面也没有出众的凸起,因此,从照片上来看非常雄壮(如果不是吓人的话,见下图)。尤其是拿广角镜头拍的几张照片里有零星高悬的云朵,同时没有其他登山者的身影,让人感觉这条路仿佛直通天堂。
尽管看起来惊险,Homestretch 并不是难以应对,因为其岩壁上有许多小裂缝可以用来用来踩踏和抓握,所以这段路线仍被评为 YDS 3级。当然这段路无论如何也需要谨慎小心应对,因为在此一旦滑倒就可能一路滑到山脚下了。
Click here to display photos of the “Homestretch” on way to Longs Peak.
Homestretch 位于朗斯峰东南面,所以这是我自 Keyhole 之后第一次感受到艳阳照耀,感觉全身因此而充满了干劲。于是我决定加速冲刺向山顶,尽管高原稀薄的空气不时逼迫我停下脚步歇气,但同时我也惊讶于每次短暂休息时我身体能够很快地恢复。
最终,我在早上9点气喘呼呼地登上了朗斯峰山顶。
与传统的山峰不同,朗斯峰的山顶非常平坦,更像一个台地。在科罗拉多海拔超过14000英尺的 YDS 3级山峰中,朗斯峰是最热门的,因此这样的地形给了登山者们分散休憩的空间。当然,这也意味着只有在山顶四处走动才能欣赏到全方位的风景。
点击此处显示于朗斯峰山顶拍摄的照片。
点击此处显示幻灯片
我和同行的小伙伴在朗斯峰山顶吃着零食看着风景,在10点左右,休息够了之后开始下山。
沿途陡峭的”Trough”和”Homestretch”路段(以及同行小伙伴轻微的高原反应)使得我们下山的速度比上山稍慢一些。我们在中午12:10回到了”钥匙孔”(Keyhole)。
稍作休息之后,我们在12:25离开了”钥匙孔”(Keyhole)。下山途中,朗斯峰的钻石面逆着下午的光线显得很阴沉。
点击此处显示朗斯峰的照片。
由于上山时天还没亮,我们在下山途中抽空欣赏了沿途高山苔原的风景。在这个海拔高度,秋色来得特别早,棕褐色的荒草在被大雪覆盖前,正展示着它们今年的最后一抹色彩。
下山途中,我感到巨石原(Boulder Field)之前的几段”之”字形折返似乎有些多余,因为这段路并不算陡。很多人貌似也有同感,他们在官方徒步道之外开辟了几条捷径。不过,警示杆的作用下,我们还是沿着官方的折返路线下山。
点击此处显示幻灯片
在过了 Granite Pass 山口后,天空开始变得阴沉,我们听到身后传来了几声远雷。根据地面的风向判断,我们以为暴风雨正在远离我们,所以我们起初并不担心。结果是天空中的风向竟然和地面的不同,暴风雨其实正朝我们袭来。它到来得是如此突然,我甚至没空(给背包)带上防水罩。随后,我们在冰雹的袭击下度过了惊心动魄的5分钟,几道闪电在我们附近劈下,震耳欲聋。
幸运的是,我们安然无恙地躲过了暴风雨。当我们到达深渊湖(Chasm Lake)步道的交叉路口时,暴风雨刚好过去。从那里望去,朦胧的水汽笼罩下朗斯峰的岩石轮廓显得格外迷人。
点击此处显示幻灯片
之后,我们继续下山的步伐。先前短暂的暴风雨并没有带来太多降水,午后的阳光很快就将水分蒸干,所以下山的路基本上是干的。以下是树线以上典型的徒步道路况。
我们在下午2:45左右回到树线以下,此后应该是在松树林间伴随着山涧潺潺水声无忧无虑地走回停车场。但另一方面,我也因为今天长途跋涉而逐渐感到身心疲惫,期待着这段路上的每个弯道都是最后一个。
在树线以下对停车场的期待延续了一个小时,我们在下午3:45回到了车上。这次爬朗斯峰总共花了我们13个小时(虽然我中途停下了好多次来等同行的小伙伴)。
总的来说,我觉得朗斯峰在科罗拉多众多的高山中很独特。其他类似的山峰大多轮廓崎岖,而朗斯峰可以说只由几个简单的几何面构成。正是这种简单造就了它标志性的钻石面(Diamond Face),这一著名的攀岩胜地。此外,它还有着宽阔平坦的山顶和那之前平滑的”最后冲刺”(Homestretch)。虽然是周边最高的山峰,但我觉得比起”鹤立鸡群”它更像是”直截了当”。
我非常不喜欢凌晨早起出发爬山,但是考虑到停车位有限和天气因素,我们不得不在日出前几小时就开始向山进发。事后看来,在停车问题上我们可能有些多虑了。从下山时我们遇到的登山者的数量来看,我们即使晚几个小时出发也能找到停车位,至少在(不是特别热门的)周五是这样。停车场在当天晚些时候的确停满了,有几辆车停在了入口路边,但我估计他们是去深渊湖(Chasm Lake)这种不太远地方的游客。
相比之下,今天最大的变数莫过于天气。天气预报显示今明两天有20%的降雨概率。结果是我们在下山时遭遇了雷雨(非酋运),但明天我们在熊湖(Bear Lake)附近完全没有淋到雨。给我的感觉是,科罗拉多的山区貌似比美国西部的其他山区更容易出现雷暴天气,这多少影响了它们在我心目中的光辉形象。
话说,起初我以为这一路上完全没有手机信号,所以我在手机上准备好了离线地图和照片。结果是 Google Fi 全程基本都有信号,尽管在山顶之外的地方信号很差,只够发文字消息而做不了其他事。从安全角度来说,这很出乎我预料。
END
2022年科罗拉多之行第六天,落基山国家公园最高峰,朗斯峰 by Huang's Sit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-NonCommercial-ShareAlike 4.0 International License.